物流拥抱数智化 中交兴路亮相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
6月15-16日,首届华为伙伴暨开发者大会线上举办。作为华为战略合作伙伴,中交兴路亮相智慧物流与零售数字化发展论坛,中交兴路副总裁张文宇以”拥抱数智化 让物流更简单“为主题发表演讲,解读物流数字化基础设施升级发展趋势、数字化转型建设思路和行业实践。
数字化让物流成为所有企业的通用能力
物流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2021年物流总费用为16.7万亿元,占GDP比例为14.6%,其中物流运输费用是最大支出,达到7.8 万亿元,而大宗商品运输为2.2万亿元。在有力的数字背后,中国物流行业的主体力量均面临发展瓶颈。
承载货物运输的运力多小散弱。全国货车总量超1400万台,从业者超3000万,体量庞大。但94%的运力为拥有10辆车以下的个体户,龙头企业少,离散度高,数字化程度弱,效率低下。近年来,国家推出网络货运平台试点政策,鼓励传统物流公司向互联网物流发展。目前中国已有超过 1900 余家网络货运平台,整合社会零散运力超过 360 万辆,整体规模达到5000亿元以上。高速发展中,小微运力的数字化管理成为刚需,迫切需要技术赋能优化成本、保障运输安全与合规。对于担当货主角色的生产制造企业来说,物流费用占比达到10-15%,因缺少全链贯通,多式联运连接成本高企,运营流程非标化产生管理漏洞。对于政府来说,物流运输是地方经济的重要支撑,一方面需要科学治理,减少交通事故、缓解交通压力。另一方面也需要统一的产业规划,规避投入产出错配、线下交易比例大等高风险问题,让物流发挥更大的产业带动和联动价值。
中国物流链条长、角色多、流程非标化,与降本增效的强烈需求并存。张文宇表示:“两者之间看似冲突,实则互相成就,量变中酝酿质变”。他认为,随着数字化的渗透,物流的社会属性会进一步放大,释放与社会和产业链的连接力。这一能力不仅仅是物流企业的专属,而是所有企业的通用能力。
数字化推动物流质变
数智化的演变推动了物流行业的质变。通过AIOT的接入管理和数据处理,线下海量非标准工作流程完成了信息化改造。以此为基础,随着系统工具的大量应用和AI物流大脑的进化,物流作业进一步标准化、工具化,在决策优化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进而提高全行业生产力,实现降本增效。
作为中国领先的物流科技和服务平台,张文宇指出中交兴路的行业实践源于对中国公路货运的技术沉淀与行业深耕。通过服务遍及全国的700多万辆重载货车和850万货车司机,中交兴路基于AI、物联网、大数据等前沿科技,以物流数字化赋能生产制造、保险、中小微物流等。如建立北斗一体化智慧物流,对车、货、路在途可视化运输管理,对全流程自动采集和分析;基于GIS、IOT,“车、货、站”管+配,打造数字化厂区业务协同平台解决方案,提升厂内物流效率,厂内车辆运行平均时耗从180分钟降低至100分钟,司机不下车计量节约用时约1分钟、全年计量时间节约5万小时以上;运用数字化+产业化能力打造网络货运,为3000余家企业提供在途运输管理服务;与山西、黑龙江、四川等地联合打造网络货运产业园区,带动地方经济。中交兴路还进一步赋能保险科技,推出全行业唯一覆盖保前、保中、保后和理赔支持的全流程经营解决方案,服务于人保财险、平安财险、太平洋财险等30余家保险公司。
在数字化浪潮中,产业和企业加速转型升级。2021年10月,中交兴路与华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围绕推动中国物流数字化、智慧化转型展开全面战略合作,整合技术能力、产品能力和市场能力,联合创新,推动建立智慧物流相关行业标准。中交兴路将以数字化和产业服务为引擎,集成软件硬件技术,整合产品、服务与规划,成为物流生态的融合器、链接器和助推器。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