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进入幼儿园,助力孩子健康成长
4月12日,教育部联合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高等学校、中小学校和托幼机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技术方案(第五版)》,为当下的校园防疫工作做了明确政策要求和具体的细化要求方案。
眼下,防疫工作对于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幼儿园来说是一个非常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入园健康检查和日常的健康监测方面,令许多的园长、保健老师手足无措。本来幼儿园的保健工作就比较繁重,一位保健老师早上通常要对几百个孩子进行晨检,同时还要做好孩子们的日常保健工作,毕竟这个年龄段的孩子保障“安全和健康发长”才是第一位的,所以是十足的压力山大!
幼儿园的入园晨检不仅要防止常见传染病(如发烧、手足口、诺如病毒等)传入园所外,还要特别防控新冠病毒风险的传入。一旦传入园所,后果不堪设想。
随着病毒的变异,传染性也越来越强,据报道,现在流行的奥密克戎在美国的儿童传染数量已经达到1270万,在我国也出现过多起幼儿园小孩感染病毒的事件,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
如何科学、安全的做好入园晨检工作已经成为了幼儿园的头等大事之一。
随着人工智能和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快速发展,给我们的防疫工作也带来了极大的帮助,可以说没有人工智能和互联网大数据的助力支持,对我们14亿人口这样的大国来说,防疫工作将会难以想象。
本次针对校园出台的“防疫技术方案”已经明确要求校园机构一定要做好幼儿的“一日三报”和相关的报告制度执行,可想而知,这些工作都交由人工去做,工作量有多大?数据准确性有多大?报告的及时性有多大?
传统晨检流程是保健老师按照“一摸二看三问四察”对每一个孩子进行晨检,这其中“摸”和“问”都是近距离接触,虽然现在都戴口罩、戴一次性手套,但是风险系数仍然很高。对于数据记录方面,更是非常不便。
现在全国各地有条件的幼儿园和政府已经陆续的开始使用“晨检机器人”来对孩子进行入园晨检。极大的改善了现有的晨检方式,不仅省时省力,还能全流程数字化记录,解放了保健老师的高频重复动作,变成了在边上维持秩序和对出现“问题”的孩子进行深入检查之类的有效工作。
随着十四五规划已经的出台,数字化、智能化的应用已经在各行各业深入展开应用。在教育行业更是如此。
上海作为全国创新教育的排头兵,已经率先启动了教育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明确将“智能晨检”纳入探索实施的七大项目之一。
以此行业比较出名的品牌“阿童目”为例,从2015年成立,一直就从事晨检机器人研发应用,7年时间经历多代产品的迭代,已经完全实现“全自动、无接触”的智能晨检,不需要孩子弯身去和机器匹配测量,而是机器人根据不同身高的孩子进行智能“主动式”测量,测温、口腔、手掌、红眼、牙齿、身高体重、BMI分析等检测在几秒内一气呵成,同时还将数据同步分享给家长和对应老师,在后台也形成了详细的数据报表。
政府还能通过数据平台有效的了解本区域内孩子的实时健康状态,及时做好监测预警工作。孩子一旦有什么问题,几方还可以通过APP进行交流,很好的促进了家园共育的融通。
“发现”只是基础,能够在此基础上帮助家长、园所“解决”他们在儿童健康方面的“问题”才是目的。
疫情期间,近期该品牌还和医疗行业专业机构——复星健康,展开了生态互补合作,上线了互联网“儿童家庭医生”服务,家长们足不出户就能和医生进行交流问诊,且是长期顾问式服务,真是极大的方便了家长们的需求。
晨检机器人在幼儿园的应用属于新兴行业应用,目前能够做到真正贴近幼儿园使用的并不多,简单集成一下、造点概念的比较多。中国一直以来都不缺乏创新的产品,但是好的,符合民生需求,能让老百姓拍手叫好的产品确实不多。
机器人选择,总结以下比较重要的几点:
1、 品牌:一定要是行业知名品牌,有时间沉淀,有公司规模,这点同样适用我们日常选择其他的产品;
2、 要是“非接触”的方式,疫情期间,这个是必须的;
3、 检测方式友好:一定要简单、智能,幼小儿童你让他去对准、弯腰什么的,真的费劲;
4、 材料:安全、环保,这是儿童使用产品的第一要求;
5、 理念:好的产品一定是理念先行的,应用在孩子身上的产品一定是要围绕着孩子的一切事情去设计产品,材料、造型、颜色、功能、人机交互、使用流程、生产工艺…..
6、 价格:这个要看幼儿园的述求了,天天要用,又是孩子们使用的产品不能贪图便宜;
中国目前已经成为了全球的智能应用中心,光有广阔的市场,没有严格的要求,是造不出引领世界、造福民生的好产品的。守护儿童健康成长,责任重大,疫情防控工作,任重行艰,希望疫情早点过去,让欢乐的笑声重新充满每个校园。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