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欧卓越服务EMBA:数字化转型中,员工还是企业最有价值的资产吗?
我们已经迈入了数字化时代,在数字化时代人类工作智能化,那对企业来说最有价值的资产是员工还是数据?中欧卓越服务EMBA课程主任忻榕教授认为,无论在任何时代,如何看待组织中的人,都是管理者最大的挑战,只有让个体与组织能够更好的融合,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关于这一点,中欧卓越服务EMBA课程主任忻榕教授在面对《商学院》杂志的专访时分享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人工智能的崛起将逐渐替代需要重复决策的脑力工作,除了身体能力,机械性、可重复性的脑力劳动,甚至较为复杂的工作都有可能被智能机器取代。
企业的管理方式也将随着智能化进程的深入而不断升级,利用大量实时沉淀的数据进行智能化决策。企业建立用户数据中心,用实时的数据来分析和研究用户真实的需求,促进企业与用户间更广泛的交流,数字驱动的新型服务将越来越普遍。
在中欧卓越服务EMBA的课堂上,教授们分享过2021年普华永道对全球32517名人士进行调研后,发布的一份全球职场调研中国报告——《期待与忐忑:职场人的真实心声》。调研发现,新冠疫情让人们习惯了长时间居家办公,从而进一步加快了数字化和智能化工具的应用。尽管全球及中国员工都对科技发展持乐观态度,但员工对工作保障还是有所顾虑。全球有 56% 的人认为,在未来无法拥有稳定、长期的工作;有60%的人担心自动化会影响许多人的工作。
所以,数字化、智能化的利弊要从两方面看,一方面它们的确替代了简单重复的劳动,让人担心失业,另一方面相关劳动的供给在减少。
那企业该如何在数字化转型中处理好与员工的关系呢?中欧卓越服务EMBA课程主任忻榕教授以普华永道为例阐述了自己的看法。
普华永道中国人才与组织变革管理咨询业务合伙人梁星晖分享说,当员工因为数字化转型而对工作保障有所顾虑时,需要打破人才成见,定义和寻找人才的新方式,比如建立将人才与工作任务进行匹配的动态人才库,变“人找工作”为“工作找人”,为合适的人才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他还提到也可借助数字化手段,为人才提供“千人千面”的培训和发展机会,助力其不断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另外,数据分析技术使企业能够建立动态人才档案,发现决定绩效差异的真正区别因素,而不仅仅是依赖于少数人的“经验法则”。
当企业业务线上化、数据处理智能化之时,员工价值的重新被定义成为企业数智化转型的关键因素之一。而引领学生们如何更好地去带领员工,而非只是个管理者,就成了中欧卓越服务EMBA的课程主要目的之一。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