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仆精神 奋进砥砺前行
作为中国共产党根本宗旨和初心使命的体现,“为人民服务”像一根红线贯穿我们党近百年的历史,激励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奋斗。实现为人民服务广大党员、干部须牢记初心使命,不断增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锤炼忠诚干净担当的政治品格。
共产党人的特长,映照着如磐初心,历练于峥嵘岁月,在血与火的洗礼中愈加坚定,在和平建设时期得到不断发扬。从最初的一艘红船,到一块块革命根据地,再到红旗漫卷中华,我们党的队伍在壮大、事业在发展,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没变,党员干部的特长要求始终没变。2019年3月22日,”言简意赅而又掷地有声地诠释了“为人民服务”的时代意蕴,也为新时代广大党员干部立起了奋斗之旗。“为人民服务,担当起该担当的责任”,是每一名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应有的政治觉悟。今天,形势逼人,使命催征,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赓续红色基因、锤炼自我特长,并在实践中践行初心、弘扬传统。
我们党的历史上,涌现出了焦裕禄、郑培民、廖俊波、黄大年等一大批“人民满意的共产党员”,他们有的扎根基层,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有的俯身沙丘、植树造林改变生态环境;有的埋头苦干、献身科学技术发展……尽管奉献的领域不同, 但他们 始终把为人民服务当成最高理想,把让人民满意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这些榜样身上展现的是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的时代风采和公仆本色,折射出的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绩观、名利观,以及共产党人不变的初心和使命担当。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让人民满意是检验我们工作成败得失的重要标准。前者解决的是态度问题,后者考验的是能力问题,二者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但在实际工作生活中,总有一些人与“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背道而驰,要么一切唯官、唯上,说话办事从“上级要求”出发,忽略群众意见和实际情况;要么身在其位不谋其政,口头上喊着“为人民服务”,实际上却把个人利益凌驾于人民之上,视组织纪律和人民期盼于不顾,肆意妄为;要么淡忘公仆情怀,只想当官做老爷,不愿意为群众服务……
每个党员都应该成为一面旗帜,承载起时代的主流精神和价值取向。做人民满意的共产党员,应该是每个共产党员的目标和追求,这既是广大党员干部前进的方向,更是大家对标的镜子。无论是在领导机关还是在基层一线,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公务员,都必须把“人民满意”作为自己全部工作的衡量标准,这既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延续,又是新时代对广大公务员提出的基本要求。“人民满意”,这四个字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不容易。它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党的宗旨,忠诚党的事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视人民如父母,把人民当靠山,不断增强为民意识,升华爱民情怀,真正做到为民用权、为民谋利,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作者:施董、王天俊、扎西平措、张敏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