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要闻 产经 房产 金融 银行 基金 保险 数码 智能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健康

黄昊博士:在全球化背景下,体现商科教育的兼容性和多样化

2022-06-21 10:14:42 来源:南早网
分享: 微信 微博

(文/杨汉滨)随着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国家对于商学教育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商学教育从无到有,实现了巨大突破。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位于浙江的温州大学商学院秉承“求学问是,敢为人先”的校训精神和“尚信明道,勇毅笃行”的院训精神,以教学工作为中心,以学科建设为平台,充分发扬“敢为人先”的工作理念,在商学领域不断锐意进取,为我国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商学人才。而在这当中,有一位专业人才的表现不得不提,这就是今天的主人公——中国知名商学教育专家、温州大学商学院讲师(参照副教授待遇)黄昊博士。拥有美国南新罕布什尔大学管理学博士学位的黄昊先生,自打工作起便与商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无论是体现大局谋划的国际商务、战略管理,还是体现细枝末节的商务运营和财务会计,黄昊先生都能游刃有余地向学生宣讲其中的奥秘,让每一个人都能深刻地了解当中所蕴含的知识。

在工作中,黄昊先生一直强调“生本”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与其他老师授课方式不同,在他的课堂上,学生们不仅可以各抒己见,对他们感兴趣的话题进行充分的讨论,同时还能集思广益,对于行业内所出现的一些问题给出自己的见解和答案。而作为授课教师的黄昊先生也会站在专业的角度对学生们的想法进行点评,他的语言风趣且幽默,使人可以在欢笑之余就能解决心中的疑惑。有时遇到一个晦涩难懂的知识点,黄昊先生也能用最通俗、朴实的语言加以讲解,并且用一些常见的事例加以佐证。独特的授课方式,引得其他专业的学生也来注册选课,一睹黄昊先生在课堂上的风采。在他看来,原本的“一视同仁”已经难以满足现在学生个性化的培养需求,只有“因材施教”的教学服务才能更好地结合学生的自身情况动态调整教育决策,促进学生的个性化成长。此外,黄昊先生还积极参与到高级专业人才培养工作中来,在他的提携和扶持下,一批具有独立思考、独立创新能力的国际商贸、商务运营的新人脱颖而出,纷纷走入商学研究机构、金融投资实务部门,为中国乃至世界商业领域的不断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更多的智慧。

如果说课堂上的黄昊先生展现的是教育方面的亮点,那么在推动商学教育体系发展方面,他本人也是毫不逊色。有着海外求学、执教经历的他,在工作实践中积极创新,在吸收国外同行业优秀经验的同时,依据中国商学教育发展的实际情况,通过理念创新、模式创新成功推动了国内商学教育的成功转型。在接受笔者采访时,黄昊表示中国商学领域发展迅速,短时间内吸收了国外发达国家的优秀理念和管理思想,但因为文化历史等国情的不同,特别是地域发展不平衡、南北方地域差异等一系列因素,使得相关理念无法直接套用,影响了本国企业和商业领域的进一步发展。要想改变这一局面,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解决:

一是要扩大商学的受众程度,让更多感兴趣的人才参与进来,传统商学教育因为人员、空间和教学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其发展一直呈现高端化和小众化。因此想要扩大人才传播面,就应该从基础建设和教学方面下手,通过“小课堂”、“大讨论”的方式,提升兴趣度和参与度,进而扩大行业的人才数量。

其次就是要贴近实际,从现实情况出发,对企业面临的管理、运营等问题进行专业的解答,使其符合现实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提升企业的发展规模,而不是盲目地采用“拿来主义”;

最后最关键的就是建立属于自己的商学发展体系,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和方法,同时结合国内经济条件和市场运营情况,以稳中有升、循序渐进的方式来打造“中国特色的”商学体系,帮助国内各行业企业健康稳步的发展同时,实现经济领域的振兴。

黄昊博士表示,在中国开展商学教育本土化研究与实践,只是他工作的一个起点。在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的当下,世界各国都需要加强在商学教育方面的投入和创新,而由于各国的历史、文化、政治、经济、社会形态存在天然的差别,所以对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域、不同阶层的民众来说,商学教育的模式也需要通过提高兼容性与多样化程度,实现更广泛意义上的“本土化”。而黄昊先生本人作为这一领域的先行者,未来也必将肩负起行业赋予的使命,将商学教育理念创新、模式创新的成果推向更加广阔的空间。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热点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