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 要闻 产经 房产 金融 银行 基金 保险 数码 智能 汽车 娱乐 时尚 生活 健康

防晒真相大揭秘|全面解析各国防晒检测标准

2022-10-05 20:22:41 来源:南早网
分享: 微信 微博
随着护肤科普的深入,防晒理念早已深入人心,十年前知道SPF和PA的人还寥寥无几,如今二氧化钛、氧化锌等名词大家则早已是耳熟能详,这进一步表明消费者对防晒的认知正在加速提升。

但尽管如此,市面上层出不穷的防晒用品,以及网上不断涌现的“大牌防晒测评成分不一致”、“九宫格暴晒人体测试效果差异大”等所谓的民间测评,试图通过测评之名推广营销、贬损对手,不仅概念和手段皆缺乏科学性和严谨性,其真实性也有待探究。

那么科学的防晒检测标准究竟是什么,我们就此采访了相关专家,总结以下3点,希望可以给更多需要的人士一点帮助。

1、各国防晒检测方式和标准不同,符合当地法规要求产品,皆具SPF/PA标识权威性

国际上对SPF和UVA的测试分为人体测试法和体外测试法,不同国家的法规对测试方法的要求并不一样,具体可见表一:

表一

其中,中国、日本、美国,澳大利亚,欧盟包括德国对于SPF的测试都是使用至少10个受试者的人体测试法,其中欧盟的SPF人体测试法是国际通用的ISO24444,日本的SPF人体测试法是日本化妆品工业协会JCIA的方法,中国的SPF人体测试法是参考化妆品安全技术规范 2015,虽然都和ISO24444类似,但具体细节上也各有不同包括受试者的皮肤类型,标准对照品,涂抹面积,照射计量递增,评估人员要求等,这些都会影响最终SPF测试的结果,而导致一定范围内的波动,尤其是SPF50及以上的产品,波动范围更大。

而泰国,美国,澳大利亚以及欧盟包括德国等国家法规认可使用体外测试法来衡量UVA防护能力,比如欧盟认可的测试UVA的ISO24443。体外法的测试主要依赖的是仪器,通过防晒化妆品的紫外光谱透射比来计算出SPF和PA值,可以作为客观的表征对比不同防晒化妆品对于紫外的防护。

总结下来,各个国家的防晒产品的SPF和UVA标识,是基于当地法规要求的测试方法,对于防晒指数和UVA防护指数的客观表征,同样具备当地法规权威性。

2、人体测试人体和体外测试的优劣势

表二

首先说人体测试,防晒产品SPF值人体测试的方法耗时耗力,检测机构会招募10个甚至以上志愿者(当然会给劳务费),保证他们在近期内没有做过类似的测试。然后把防晒产品涂到他们背部指定的皮肤区域,下一步就是专用的日光模拟器直接照射测试区域,并给到的实验所需的照射量。照射完成的后,检测机构会根据人身上的“晒”出的最小红斑剂量来断定产品的SPF值。

从测试方式上来看,即便是人体测试,也存在着一些不稳定因素,受测者的肤质、人种、状态、乃至季节,涂抹,判定时间和标准,测试机构的专业度等各方面因素都会影响到测试的最终结果。

这意味着,即便是同一款防晒产品在两次人体测试中得到的结果都有可能产生差异。而同一款产品拿到不同的国家或同一国家不同实验室做SPF值人体测试,都有可能出现极大的差异。

近年来,不少国外防晒产品,在国内人体测试得到的SPF值与其宣称的SPF值有较大出入,根结就在这里。

既然人体测试这么不稳定,内部差异性也比较大,重复性较差,是否可以用体外测试SPF的方法(仪器法)来替代呢?

并非不可以,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替代测试的结果要和公认的人体测试法保持高度一致。这也是越来越多的科学家和企业正在努力的方向,通过更加科学的体外测试法来代替人体测试法。同时,体外测试重现性好,结果不会产生明显偏差,其具备的非侵入性,也能更好地避免对受测者皮肤造成伤害。

3、民间各类“防晒检测方法(包括但不仅限于九宫格/ 曝晒测试等)”,缺乏科学性

除此之外,如今火爆全网的“九宫格/暴晒测试”等民间检测方式,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虽然看似吸睛且真实,但实际上也都不太正规,对消费者选择造成一定的错误指引,具体漏洞如下:

1)单一受试者并不能代表一般10人的人体测试法的要求,不具备科学的客观表征;

2)由于肌肤特性,防晒产品涂抹的位置、面积和剂量皆会影响防晒效果,同时需保证每平方厘米的皮肤,至少要涂抹2毫克的防晒产品,才能起到正常的防晒效果;

3)受试者的皮肤类型和类型角ITA值未做筛选,比如测试SPF值的受试者ITA理想值应该在41-55之间,简单就是来说ITA值越大,肤色越白,更容易被晒红而不是晒黑;

4)照射的时间长短和判断的时间间隔皆不科学,比如判定红斑要在照射后16-24h之间,判定持续黑化应在2-4h之间;

5)看即时的防晒黑效果不能全部反应防晒产品的防晒力,皮肤晒后的黑化分为即时黑化,持续性黑化以及延迟性黑化。其中即时黑化一般会在几分钟或者几小时内快速消退。持续性黑化,是产生的黑色素前体在接下来的时间慢慢转化成了黑色素,让皮肤持续黑化。可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消退。而延迟性黑化,是产生了更多的黑色素,皮肤进一步变黑。一般在照射后几天内发生而持续数月。后两者才是导致我们变黑的元凶,其中防晒标识PA指数,就是防护持续黑化的关键指标,所以不要光看防晒的即时效果,更要关注产品对持续黑化的防护力。

以上所谓的“科学测评”,除了博人眼球,基本上没有任何的参考价值,那些自诩为客观、公正、科学的测评团体,甚至可以为了商业利益随意调整最后的测试效果(只要多涂一点就好了)。所谓的测试结果,自然也不能作为消费者选择防晒的参考依据,打着科学的外衣做着不科学的测试,才是最有问题的。

总的来说,市面上大多数防晒产品,只要是正规品牌出品的防晒霜,拥有符合当地法规要求的权威检测报告,基本上都是可信的。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够相信符合各国法规的权威报告,杜绝传播相关“伪科学消费观”,做好防晒这项基础工作,给自己的皮肤一个最简单和有效的防护方法。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相关文章

热门文章

热点排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