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封市尉氏县蔡庄镇 开辟“五步路径” 铺就美丽乡村幸福底色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开封市尉氏县蔡庄镇主动加压,全域发力,有效探索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径,形成镇、区、村、组、户五级联动治理格局,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能。
党建引领,示范带动,绘就人居环境多彩画卷。一是红色聚力,整治一线党旗飘红。采取“1+3+N”模式(一个支部、3名支委、多名党员),构建支部带支委、支委带党员、党员连亲朋、亲朋连群众工作格局。通过发挥干部引领作用,形成带动效应,提高群众积极参与人居环境整治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机制健全,乡村振兴基础夯实。建立“日记、周检、月比、季评、年观摩”考核机制,以村容村貌整治、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长效管护等重点工作为考核内容,全面洁净美化乡村环境,提升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三是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灵活立体。线上通过微信公众号、新华号、美篇、抖音短视频平台等实时发布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动态和督查通报,线下利用宣传横幅、宣传册、电子屏、村广播、对讲机、“美丽庭院”评比表彰等形式扩大宣传覆盖面,编织“线上+线下”全覆盖、无死角宣传网络,构建全域立体式宣传矩阵。累计评比“美丽庭院”300多户,撰写专题宣传报道100余篇,编纂工作简报20多期,发布工作动态100多次。
专班推进,重拳铁腕,全域推进环境整治提升。成立镇区专项治理、村级专项治理、通村道路整治和综合督导巡查等四个专班,对镇域内的环境卫生、道路交通秩序和经营秩序等进行综合治理,实现长效保持。目前,镇综合执法队、工商所、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合执法行动已成为惯例,错时执法已成为常态。蔡庄镇共聘请165名保洁员,每年投入65万元资金用于环境卫生整治费用和支付执法队员工资,累计使用人工9600余次、动用大型机械2600余台次、清理陈年垃圾123处、清理沟边河沿36处、清理乱涂乱划350处、治理路域环境13260米、治理坑塘4个、整治私搭乱建62处、清理残垣断壁12处、整治“空心院”17个、整治规范集贸市场2个、整治广告牌85处、栽植绿化树10200棵。
突出重点,精准发力,打造人居环境整治样板。探索“433”模式(即群众、乡贤、村集体占比30%,镇级占比30%,建成基础设施并通过验收后,再向上级申请奖补40%的资金筹措模式),助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目前鹿村、前王、后黄等12个村通过该模式成功打造为标准化示范村。鹿村部分街道下水道由群众和村集体自建,主干道下水道和基础设施由镇里负责修建,临街花池、村南坑塘由镇村两级共同修筑建成的,鹿村先后投资600多万元,实现了主街道强弱电入地,彻底解决电线私拉乱扯现象,实现了“净起来、绿起来、亮起来、美起来”目标。近年来,该镇先后筹措资金1.2亿元,新建农村道路28.3万平方米,新修下水道14500米,强弱电入地8000米,村内外绿化2500多亩,新建村文化广场 4座,全镇架设路灯4000盏。
以户为基,以村为体,“厕所革命”成就民生实事。按照“典型引路、示范带动,重点突破、全面推进”工作思路,以户为基,以村为体,保质保量推动“厕所革命”,使村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攀升。该镇共有常住户数15430户,其中农户自行修建水冲式卫生厕所8260座,乡村两级完成卫生户厕改造4585户,户厕改造率达29.7%,水冲式卫生厕所覆盖率达83.2%。脱贫村完成户厕整村推进,完成率达到100%。建成公厕10座,已全部对外开放使用。
试点先行,以点带面,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垃圾治理问题是困扰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大顽疾,蔡庄镇知难而上,主动迎战,强化答卷意识和担当精神,组织人员到新县、通许等地实地考察,学习先进经验,试点推行新型垃圾分类处理模式,进一步畅通垃圾处理渠道,实现垃圾分类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的总体目标。先后投入100万元资金,建设垃圾分类堆放点,辐射县道X034沿线12个村5200余户,每月分类处理垃圾达100多吨,垃圾减量约80吨,产生有机肥约30吨,垃圾处理率达65%左右。
行远自迩,踔厉奋发。在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道路上,蔡庄镇始终以竞进状态、拼抢姿态,铆足干劲、大干快上,奋战一线、阔步争先,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和干则必胜的决心,把握当下,凝心聚力,努力在新一轮跨越发展中续写辉煌、演绎精彩。(马梦迪)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