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我贷一分钟金融知识分享——什么是“量化宽松”
很多关注经济领域消息的朋友都听说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那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什么意思呢?今天你我贷就和大家一起分享一下,什么是“量化宽松”、量化宽松策略以及量化宽松的传导机制,让大家更深刻了解它。
什么是量化宽松?
量化宽松,也就是我们常听到的QE,英文全称叫Quantitative Easing。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资金的干预方式,以鼓励开支和借贷,也被简化地形容为间接增印钞票。
量化宽松最早由日本央行在2001年提出,当时日本国内经济持续衰退,当年GDP增长率降至-0.4%,利率也已经处于极低的水平。为了能够继续向市场注入流动性,日本央行实施了首轮量化宽松,通过大量持续购买公债以及长期债券的方式,增加经济体系的货币供给,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直到2006年日本国内CPI转负为正,首轮量化宽松政策才宣告退出。
量化宽松策略具体有哪些?
1、首先,中央银行实行零利率或者近似零利率政策。由于利率较低,很多资金也就不会选择留在银行,进而会促进民众消费支出的增加,拉动内需。
2、其次,中央银行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这当中,一般购买的国债金额都很庞大,而且周期较长。增加货币的供给,市场就会被注入大量的流动性资金,当人们更容易获得资金,就能够增加借贷行为,从而也能增加就业的机会。
量化宽松的传导机制
首先央行“印钞”,在其资产负债表两端创造出数量相等的资产和负债,这个过程只涉及会计处理和记账,不需要印制出实际的纸币。央行用这笔钱在市场上购买债券,相当于把这些货币借给了发债的金融机构。一开始的量化宽松主要购买政府债券,后来逐步延展到公司债券、房地产信托、机构抵押证券等。金融机构获得资金后向市场提供更多的流动性,同时低利率刺激了消费和投资,推动商业发展。商业的发展带来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收入,进一步刺激消费和投资,最终达到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发展的目的。
最后,你我贷表示当然量化宽松也并不是总有效果。长期来看的话,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则会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在经济增长的具体情况下,会引起通货膨胀。此外,量化宽松也将导致国家货币大幅贬值,影响本国进出口,加剧国际贸易摩擦,从而对经济产生负面影响。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